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微博
  • Qzone
  • 微信

孟子论道

sujiaoshou 2018-8-23 11:39 531人围观

孟子论

 

 易道启发价值网 宿成建2018.8.23 11.33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说: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才有怜恤别人的政治。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中玩弄东西那样简单。没有同情之心,不算人;没有羞耻之心,不算人;没有退让之心,不算人;没有是非之心,不算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退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

2、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3、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都讲信用,做事不一定都果断,只看是否合乎义。

4、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辛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说:禹厌恶美酒而喜爱有道理的话。汤坚守中庸之道,选拔贤人不照死规矩办。文王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受伤的人,渴望真理就像从未见过一样。武王不轻侮近臣,也不遗忘远方的贤人。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的王,来实践禹、汤、文王、武王所行的勋业,自己的言行有与他们不符合的,就仰头考虑,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侥幸想出了结果,就坐着等待天亮去付诸实践。

5、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而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孟子说:天下讲物性或人性的,只要研究已有的迹象就可以了。已有的迹象,以顺应自然为根本。聪明之所以令人厌恶,是因为它的穿凿。如果聪明人就像禹治水那样,聪明就不令人厌恶了。禹治水,只是顺应水势,因势利导,看来就像无所作为。如果聪明人也能这样无所作为,那就是大聪明了。天极高,星辰极远,如果研究它们已有的迹象,千年以后的冬至,都可以坐着推算出来。

6、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故之人。颂其诗歌,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一乡村里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满足,便又追论古人。吟诵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它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7、 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ang);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流,从东方打开缺口就向东流,从西方打开缺口就向西流。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好像水没有东流、西流的分别。

孟子说人的确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也没有上流、下流的定向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性趋向下流。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的。假如拍打水让它飞溅起来,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住水道让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然而,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所处形势迫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使他做坏事,是由于他的本性也像这样受到了逼迫。

8、公都子日:“告子日:‘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日:“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  则民好暴。’或日:‘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日‘性善’,然则彼皆非欤?”

  孟子日:“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日:‘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日:‘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勢也,故好是懿德。’”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的本性没有善和不善的问题。’有人说:“人的本性可以让它善良,也可以让它不善;因此,周文王、周武王当政的时候,百姓就趋于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政的时候,百姓就趋于残暴。’又有人说:

‘有本性善良的,有本性不善良的:因此,有尧这样的圣人做君主,却有象这样恶劣的百姓:有瞽瞍这样的坏父亲,却有舜这样的好儿子:有商纣这样恶劣的侄儿, 而且身为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于这样的仁人。’如今您说人本性善良,那么他们说的都不对吗?”

   孟子说:“从人的天赋资质来看,是可以使它善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性善良。至于有些人做坏事,不是天赋资质的错。同情心,人人有;羞耻心,人人有;恭敬心,人人有;是非心,人人有。同情心即是仁,羞耻心即是义,恭敬心即是礼,是非心即是智。仁、义、礼、智,不是外人教我的,是我原本就有的,只是没深入思考过罢了。因此说:‘一经探求就会得到它,一加放弃就会失掉它。’人们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就是不能全部发挥出人的天赋资质的缘故。《诗经》说:‘上天生养万民,事物都有法则。百姓把握常规,喜爱美好品德。 ’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个了解大道的人啊!因此,有事物便有其不变的法则;百姓把握了它,所以喜欢美好的品德。’”

9、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说:“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兼得,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兼得,那么就牺牲生命,而去取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如果所喜爱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因此就不苟且偷生;死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东西如果胜过了死亡,因此就不躲避祸患。如果使人所厌恶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所有能够求生的方法,有什么不用的呢?如果使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所有能够躲避祸患的方法,哪有不用的呢?”

10、 孟子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向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文:

  孟子说:“仁指的是人心,义指的是人走的路。放弃那正道不走,丧失了善良的本性而不知道去寻找,可悲啊!人们有鸡狗走丢了,便知道去找回来;有丧失了善心的,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

10、孟子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11、      孟子说:“舜兴起于田野之中,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得到选用,胶鬲从鱼盐的工作中得到选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而得到选用,孙叔敖从海边被选用,百里奚从市场当中被选用。因此说,天打算把重要任务落实到某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干扰而不能如意,用这种方式去触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奋发;体现在神情上,生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明白。在国内没有遵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士人,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国家经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会致人死亡。”

    本文摘自《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书局),任何转载须注明,来自于易道启发价值网宿成建。

 

 

 

 

原作者: 孟子 来自: 易道启发
发表评论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