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李志林:BATJX为什么不愿在A股上市?

2018-2-3 10:47| 发布者: sujiaoshou| 查看: 320| 评论: 0|原作者: 李志林|来自: 头条

摘要: 为什么在两大交易所和证监会一再伸出橄榄枝,表示“要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但是,小米(简称X)最近还是拒绝A股,决定去香港上市? ...

原创 李志林 2018-02-02 20:29:55

02.02李志林—忠言周评:BATJX为什么不愿在A股上市?

截止上周末,周线6连阳,市场还沉浸在结构轮动性行情的“牛气”之中。但是,本周却风云突变,大盘连续大跌5天(周五尾市才翻红),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暴跌2.69%、5.46%、5.13%、6.27%。

对于大跌及其原因,有说是股灾5.0版的,有说是非典型熊市的;又说是抱团取暖的机构集体出逃引起的,又说是传言惹的祸。市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公众号:李志林)看来,主要是A股市场监管层的理念、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出了问题所引发的市场恐惧所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先从BATX为什么不愿在A股上市说开去。

1、为何监管层一再摇橄榄枝,小米还是去香港上市?

自从多年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简称BATJ)到境外上市、大获成功、并成为世界互联网界的翘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大机会之后,从上海两届主要领导,到A股的亿万投资者,直至证监会,都懊悔惋惜不已,不断地进行追问和反思:

上海当初为什么拒绝阿里巴巴注册上海,逼他去了杭州创业、大展身手、一举成名?

A股市场为什么留不住BATJ这样的世界一流新经济企业?

为什么在两大交易所和证监会一再伸出橄榄枝,表示“要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但是,小米(简称X)最近还是拒绝A股,决定去香港上市?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

第一、A股新股发行制度僵化。

例如,A股上市规定有:同股同权,必须连续3年盈利5000万元以上,要经过长达一年的辅导期,首发融资的规模不能太大等等。而BATJX显然不够这些资格,尤其是,有的企业上市前仅有微利,甚至亏损。

第二、A股新股定价制度对他们失去吸引力。

目前A股新股发行价均由监管层统一定为23倍左右的市盈率,上市公司基本没有发言权,不能自主定价。这自然不会令BATJX满意。

第三、A股重传统周期性产业,轻新兴产业。

这一两年来,传统周期性产业得到了监管层的大力倡导,大行其道。

从国家队到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乃至沪港通、深港通的北上资金,都清一色地重仓传统周期性产业的银行、保险、白酒、家电、医药、房地产、石化、钢铁、有色、煤炭、建筑、建材类的股票。“以大为美”、“以周期为美、”以低为美“,以此引领A股,所以股价中枢越来越低。而对属当今世界潮流的、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兴产业的高科技股,则予以排斥、抛弃、打压、歧视。

且不说当年处于草创阶段、业绩平平的阿里巴巴投奔上海时,曾受到从工商、税务到市政府部门和领导的怀疑、质疑、冷落、给吃闭门羹,兴许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无知和思维僵化所造成的,那么,即便在当前,整个A股市场依然是传统周期产业股吃香,哪怕是卖熟食、卖蜜饯、卖酱油的股,都炒得老高,却视高科技股为妖魔。亿万投资者都被教训教育得老老实实,对高科技股避而远之

再看股价,A股的最高价股是白酒股贵州茅台,涨到800元,40倍市盈率,去年暴涨108%。国家队曾大量持股到650元,而高科技股,最高的才100多元。

反观美国股市,最高价股都是高科技股,股价扶摇直上,一飞冲天,来引领美股一年创60多次新高。如亚马逊1390美元、谷歌1181美元、特斯拉349美元、Facebook193美元、苹果167美元、微软94美元、中国企业阿里巴巴206美元、京东50美元。在香港上市的腾讯476港币(复权价2399港币)。在A股这种市场投资环境和生态情况下,BATJX怎么可能立足?他们在美国的股价,在A股怎么肯能出现和维持?(不知道要被特停多少次!)

第四、A股监管层和机构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目前,A股的监管层和机构向市场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就是与市盈率划等号,市盈率越低,就越有投资价值.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号召人们:去买市盈率最低的银行股、白酒股、家电股等。国家队和各类机构凭借资金优势,在低估值的价值股中,扎堆重仓、抱团取暖,造成指数虚涨,而多数股票暴跌不止,还美其名曰“这就是价值投资”。

诚然,低市盈率股一般是具有投资价值,可以投资。但是,也不能全然不顾多数银行股的业绩成长性只有2%—5%,还存在很多管理和资产隐患的事实,也不能引导整个市场对银行股趋之若鹜,而用单一性投资取代多样性投资。

相反,大批高科技股经过连续两三年的下跌,挤泡沫,已跌到了30倍左右的市盈率(发行价就是23倍),仍然一再被打压,跌跌不休。而A股的监管层还认为这非常合理。其实,30倍市盈率、年成长性30%以上的高科技股,与十几倍市盈率、成长性只有百分之几的银行股,到底谁更有价值,完全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或相得益彰的。

照唯市盈率论的逻辑,A股可以不要监管层,由国家发改委的物价司来领导股市即可。采用“公园里的冬青树一样齐”的方法,像物价司、物价局对商品的核价那样,按照市盈率,用电脑对3400多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排一个顺序,然后要求投资者按图索骥、照顺序买股票。这还能算是股市吗?能算价值投资吗?

而美国、欧洲、香港股市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不仅包含市盈率标准,而且也包含高成长性,以及未来预期。所以,才会有美、欧、日、港股市中高科技股的股价远高于传统周期性产业股的股价的新常态,才会美欧股市的高科技股广受投资者追捧、乐此不疲、长盛不衰,才会使美欧股市长达9年多的大牛市!才会令特朗普对他上任1年、美股大涨50%而自夸

本周,在政治局第三次学习会上,最高领导再次强调:“发展现代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作为经济晴雨表的A股市场,理应响应高层领导的号召,向国际成熟股市看齐,大声疾呼、理直气壮地向广大投资者宣传新兴产业高科技股的、高成长性的投资价值,增加包容性,提倡理性投资,借以振兴A股市场,更好地为现代经济体系服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A股至今仍然在强化对传统周期性产业股的投资,强调唯市盈率论选股,将大批高科技股、高成长股被打压到比2016年1月股灾最低点还低的位置,30倍市盈率还在跌,广大投资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蒙受严重的亏损。

试问,在一个只看静态市盈率,却不懂、也不注重、还要打压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股的高成长性价值的A股市场,BATJX之类的优质新经济企业,怎么敢来上市,被埋没价值,降低身价,自取其辱?小米继续对A股说“不”,转到香港,就是对A股监管层理念讲话、光说不练的绝妙讽刺!

2、监管层上场踢球,符合市场法则吗?

从本周一开始,A股市场大跌5天,与上周末监管层新闻发言人的一个讲话有关。他公开提出:“证监会反对炒高价股,炒概念股,炒热门股”,“将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严厉监管”。此话即出,令广大投资者十分惊愕、恐慌,遂开始了杀跌割肉比赛,不仅使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最大跌幅达到4.77%、7.81%、8.3%、7.7%,还使包括市盈率仅30倍左右的中小盘高成长股、高科技股在内的股票,出现大面积的“闪崩”,周三、周四、周五跌停个股多达158只、238只、63只。

照理,监管层就是市场的裁判员的角色,不应该上场“踢球”。对市场该买什么股,不该买什么股,不应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尤其不能表态反对买什么股。投资者买什么股,有他们按照风险偏好,自主决定,监管层实不该越俎代庖。目前市场价值中枢被打乱,个股大面积闪崩,说到底,是监管层和各类机构的投资理念发生偏差、过于单一所致。

纵观近期的资本市场,任性监管,过度监管,说到底就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好大喜功,只顾政绩,不顾投资者利益,不切实际的运动式监管,时而还乱扣大帽子,就像往人群里扔“炸弹”,吓死胆小的, 市场资金便慌不择路地出逃。

就说说监管层反对的“三炒”吧。

一反对“炒高价股”。请问,高价的标准是什么?是100元、200元,还是800元、1000元?如果要说反对的话,首先应反对800元最高价的茅台,但好像也没见到有什么行动。打击的都是几十元的高科技股、高成长股。再看美国、香港股市,几百美元、几千美元的高科技高价股比比皆是,常年的亏损股,股价也有400多美元,相比之下,A股的几十元上百元的高科技股,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为什么国际股市从来不反对高价股,3天涨20%不发异常波动公告,更不搞什么特停,认为股价涨跌这是市场的行为、机会和风险由投资者自负,监管部门无权干涉,裁判员不该横加指责,或为了某种意图,或引导资金流向,帮某一类股,反对另一类股。

二是反对“炒概念股”。请问,A股市场涨得好的股票,哪个没有概念?早年有浦东概念、国企扭亏概念、网络概念、股改概念、四万亿投资概念、区域振兴概念、自贸区概念等。近年有一带一路概念、京津冀概念、PPP概念、雄安概念、大数据概念、锂电池概念、涨价概念、人工智能概念、军工概念、大上海世界级城市群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自贸港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市场广大投资者根据中央和政府领导人大力提倡而总结创造、约定俗成的,成为活跃市场的润滑剂,何罪之有?这可以说是拥有1.3亿投资者的中国股市的特色。美国、香港股市,其实也炒概念。作为监管层没有理由反对,而应坦然面对。当然,投资者也不能炒虚概念,要落实到具体个股,必须注重业绩和真正的成长性

三是反对“炒热点”。任何国家股市,都有热点,如这9年来美国大牛市中,热点就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只能装备。香港股市近年的热点,就是腾讯的微信(有9亿活跃用户)、王者荣耀(1天赚1亿),以及国企H股。而A股的热点白酒股、银行股、家电股、地产股、涨价股、医药股、供给侧改革、360借壳、人工智能、大数据、股权转让、国资改革、混改、并购重组等等。这些热点实际上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的,从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要在炒作过程中没有违法违规,就不应该横加指责,而应大力保护投资者的热情。

正是由于监管层的这“三个反对”,导致本周股市的大跌。统计显示,3450多只股票中,将近一半、逾1700股跌破2638点,剔除2016年以来上市的近700只股票,剩余的2800多只股票中,有超过1600只股票最新价已经跌破了2016年1月27日的收盘价,占当时股票数量的近六成。如果加上2016年上市后上市的股票,则有超过1700只股票跌破2638点时期水平。其中,近200只股票惨遭腰斩,千股跌超20%,另外还有数百只股票跌幅超过10%。

“监管层上场踢球”,还表现在2016年8月出台的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其中最严厉的一条,就是反对“跨界购并”。那就等于说,落后的企业只能永远“落后”,传统的企业只能永远“传统”,周期的产业只能永远“周期”,那怕是“四新”产业,也不允许对它们高跨界购并、并购重组,更不要说借壳上市了。殊不知,BATJX之类的“四新”企业,最擅长的就是搞“跨界购并”,如明明是互联网企业,却不断地搞互联网+,家家都不断地跨界购并商业实体超市、大卖场、门市、商场、连锁、新能源汽车、手机、金融、游戏、影视、传媒、房地产等搞跨界购并,这便对监管层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如果以上这三个“反对炒”,以及反对“跨界购并”的政策取向不做重大调整的话,那么,监管层极力希望通过改革发行制度,增加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BATJX之类优质企业引进A股,很可能会愿望落空。因为像BATJX之类的公司,在境外股市都是被投资者“三炒”的、都是大搞“跨界购并”的!

3、信托去杠杆的谣言为何能“祸市”?

本周四的暴跌,很大程度是一些券商向客户发微信,并且某券商的首席公开发文称:“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杠杆率为1:2的信托资管计划,必须强行平仓,将杠杆降到1:1”。周四下午,满市场还流传一份三季报中有信托资管计划列入十大股东的个股名单,直接导致了200多家个股,在下午2点以后直奔跌停或重挫。实际上这份名单很不准确,在四季报中,很多信托资管计划早就没有了!

尽管周四晚和周五一早,监管层予以澄清:“没有一刀切的降杠杆计划,今后若要实行,也会新老划断,有过渡性安排”。多家信托也纷纷表示:没有收到过要求存量信托资管计划降杠杆的文件。于是周五下午,四指数均由跌转涨。

市场人士对此的共识是:首先,导致市场普遍性下跌、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不实传言“祸市”的危害性,远胜于单只个股的违规操作,因而监管部门对这种用不实传言和谣言的行为,应该严厉查处,作为加强监管的重点。

其次,眼下最大的利空并非信托资管计划,而是市场对于信托资管计划未来如何处置的不确定性,监管层有必要就信托资管计划在A股的总量、降杠杆的具体处理办法、和时间安排,加强透明度,向市场有一个清楚的说明,以防止今后再谣言复燃,以讹传讹。

本周四、五,五周均线(3465点)跌破了两天,走势险峻。好在周五收盘离五周均线只差3点。下周一大盘必须收复五周均线,才能避免回到空头市场。

目前,大盘仍在5天、10天、20天均线压制之下,但是在60天线(3381点)、半年线(3368点)、年线(3373点)之上,3380点处调整基本到位,仍维持着震荡上升的趋势,人们不必过于悲观。

预计在周线7连阳之后的大跳水,仅调整一周是不够的(公众号:李志林)。春节前的8个交易日,大盘还需要横向震荡整理,继续在3400点平台补课(已收盘32天),以修复技术形态和投资者的信心。再续升势,将在春节长假之后!

发表评论

相关分类

用户反馈
客户端